大家常說,每個父母,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,才學著做父母。
成為父母的過程中,經常會遇到各種狀況,
有些讓人欣喜,有些讓人沮喪。
欣喜的部分,能夠成為日後美好的回憶;
沮喪的部分,日後回想起來,
經常覺得「如果當初這麼想、這麼做就好了」。
雖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,遇到的狀況也形形色色,
但我回首自己的育兒路,覺得其實只要抓到大方向、大原則,
就可以讓我們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更有信心,
有信心的父母,也有助於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。
這本《離開前,我想跟你說⋯⋯》是一位罹患的父親,
留給兒子的話,
關於交友,關於夢想,關於金錢,關於生死⋯⋯
作者寫下了自己的心情。
這本書的原書名是《成為小時候,自己想要擁有的父母》(有點拗口),
我記得很多年前,和一位老同學聊天時,
這位老同學說,
妳在當媽媽時,努力成為自己小時候想要擁有的媽媽,
妳當女兒時,努力成為自己想要擁有的女兒。
我覺得這兩句話說得很棒,
我相信應該也是大部分為人父母,為人子女的想法,
所以看到這本書名時很有感。
在和孩子密集相處的暑假期間,
這本書或許可以讓父母重新檢視和孩子的相處,
如果書中的某個想法,某個觀念能夠讓父母重新思考對兒女的教育,
或是從中得到啟發,或許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。
其實,即使沒有孩子,也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參考,
也許可以學會放開自己的心胸,不會活得那麼辛苦了。
七月二十三日上市。春天出版。